江西公务员考试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微信客服| 砖题库 直播 导师 华图小店 华图天猫| 微博 微信 电话 在线客服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江西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 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

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

2017-10-23 08:44 公务员考试 //jx.huatu.com/gwy/ 作者:江西华图·鄢老师 来源:未知

【导读】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文字实录)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招聘信息: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招待会,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招聘公告:国考面试热点:“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
公告来源:江西公务员招聘网
招聘人数:人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公告汇总:点击查看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主持人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十九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同志,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同志,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同志,请他们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先请陈宝生部长作介绍。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陈宝生: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教育系统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这两句话,前面一个是总体判断,后面一句讲的补短板,政策倾斜的重点。两句话加起来,高度概括了我们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教育战线同志们听到这个总体判断和评价后很受鼓舞。

  这个变化表现在几点:第一点,这五年是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最鲜明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程来对待,引导教育我们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这方面要加强。

  第二点,这五年是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五年。我给大家报三个方面的数,一个是教育的保障条件。我们五年时间,用于教育的投入,由两万亿元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正在迈向四万亿元大关。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五年一直坚持4%。第二个,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接入,五年前是20%多,现在90%多。第三个,教育系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这五年一直稳定在2/3以上,这就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支撑。还有,这五年共培养输送了六千五百万高校和中职毕业生,人力资本总量大幅提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力地支撑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第三点,这五年是人民对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我在这里也给大家报一个数,一个是这五年,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一个原则,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这五年,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还有,90%以上的残疾儿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了不起的。还有农民工随迁子女,现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还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1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是五年前的36.5倍。

  五年来,我们建立起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通过资助体系进入学校上学。今年甘肃的学生叫魏祥,河北考生庞众望,通过农村专项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第四个,这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现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学历互认了,走向国际了。还有一个,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所中小学课堂,对汉语教学、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最后,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可以这样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我们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经第三方评估获得了成功。以上我们这五年五个特征。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先说这么一段开场白,谢谢。

  郭卫民

  下面请黄树贤部长作介绍。

  黄树贤:各位记者朋友,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民政工作的主要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民政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大力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所有县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协调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相互衔接,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了59%和97%,累计支出7317亿元,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是自然灾害应对高效有序。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国家启动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117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454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5亿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00万人次,促进了灾区的稳定,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三是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实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出台,高龄老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补贴制度在全国逐步推广。现在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到2.8万多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辐射所有的城镇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四是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分别惠及1000多万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面构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切实加强,近50万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了政府保障。

  五是军人抚恤优待水平连年提升。残疾军人、“三属”等抚恤补助标准连年提高,“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实现城乡一体。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岗位质量明显提升,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开,军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持续加强,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六是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每年社会捐赠达到500亿元以上。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力量发展壮大,全国持证社工总量达到33万,注册志愿者近5700万、注册志愿团体近39万个。

  此外,“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持续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惠民殡葬积极推进,婚姻收养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工作稳妥推进,民政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就简要介绍就到这里。

  郭卫民

  下面请尹蔚民部长介绍有关情况。

  尹蔚民:非常感谢长期以来新闻界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为社会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五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先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年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改善的标志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这五年,我们创造了超过6500万就业岗位,也就是说,解决了6500万人主要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第二,这五年,我们解决了279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第三,这五年,我们解决了880多万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28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而且在这两年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当中,我们稳妥地安置了近百万职工。同时,我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役当中,解决了48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困难人员的转移就业问题。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对就业工作说到持续改善,我觉得上述这几个数据可以充分地表明。

  过去五年的就业工作成绩,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劳动力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取得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基本的支撑作用。

  在社会保障方面,总书记指出,过去五年,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制度体系在不断地完善。过去五年,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了过去大家长期关注的双轨制的问题。同时,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制度的建设。

  第二方面,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可以说,我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现在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9亿人。养老保险不是全民覆盖,是法定人群全覆盖。也就是说,要扣除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学生,大数应该覆盖10亿人,现在覆盖了9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0%。再一个医疗保险,现在覆盖已经超过了13亿人,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方面,覆盖面能够这么大,为世界所赞叹。所以在去年底,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召开的大会上,特别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主要是对中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扩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方面,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这几年基本养老保险标准连年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2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120元。

  当然,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正像总书记指出的,群众在就业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在社会保障方面也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特别是对就业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会认真落实,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更好,更多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郭卫民

  下面请王蒙徽部长作介绍。

  王蒙徽: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成效尤为显着,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住房保障成就显着,近八千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五年来,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有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同时公租房保障能力显着提升,有1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第二,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稳定市场。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趋于稳定。同时我们正在进行12个大中城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支持北京、上海市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房地产长效机制目前也在抓紧研究制定。同时,在抓紧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工作。应该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持续显现。

  第三,城市规划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规划改革创新。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为基础,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和开发边界,落实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抓好规划的实施,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城市转型的步伐。同时,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在不断提升。

  第四,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五年来,我们国家共新增城市道路5.54万公里,城市的轨道交通1600多公里,新增城市绿地45.8万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高了38.9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5%。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已经建成廊体1600多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应该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住有所居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郭卫民

  下面请李斌主任作介绍。

  李斌: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国内外记者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方针,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五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以基层为重点,配置医疗资源,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通过发展医疗集团、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的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现在县域内的就诊率已经达到了82.5%。通过改革,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鼓励社会办医,现在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超过了57%。我们着力解决低价药、儿童药等临床易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建立起由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的直接结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40.4%下降到30%以下,也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二是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的台阶。坚持预防为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14类,优化重大疾病的防治策略,主要的传染病发病率都是显着下降。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加了产科、儿科等服务供给,加强生育全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所以我们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我们着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在援助非洲开展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斗争中,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在全球的健康治理中发挥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我国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进入了国际前列,实施了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行动计划,全国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深化医教协同,突破了一批医学关键技术,也产出了一批某些领域国际领先的成果,明显提升了诊疗水平。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60多万人,开展对口医疗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也在明显提升。

  总的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国际社会也认为,中国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和全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也根本在于我们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地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全方位、全周期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让全体人民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郭卫民

  谢谢,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提问的时候请记者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人民网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黄部长的。在打赢脱贫攻坚占中,民政部门在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谢谢。

  黄树贤: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我非常愿意回答你提的问题。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的一道安全网,把这道网编密织牢是民政部门的重大使命和扶贫攻坚战役当中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8+1”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城乡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全面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推进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改革,推动县一级政府全面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协调机制。通过不断地完善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兜牢了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网。

  二是稳步提升救助保障的水平。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这几年来年均增长10.7%和16%。全国农村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标准,年均增长13.7%和14.7%,全国农村低保标准是4079元,已经超过了国家扶贫的标准2952元。全国农村低保标准到目前为止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县,从2015年底的1521个,减少到目前72个,就是全国目前还有72个深度贫困县还低于全国的标准。

  各级政府用于社会救助方面的财政资金,从2012年的1800多亿元,已经增加到2017年的2500亿元,这个数字也是逐年增长的。今年,我们还大幅度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中央财政的补助标准,这是大幅度提高,有的是翻了一番。

  三是不断规范救助保障管理工作,与有关部门开展了户籍车辆、银行存款、证券财产、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对比,提高了救助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做到精准救助,应保尽保。在街道乡镇普遍建立了一门受理的窗口,方便困难群众办事。加强社会救助绩效考核,资金监管和督促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救助保障工作公平公正。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继续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工夫,更好地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攻坚的有效衔接,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谢谢。

  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尹蔚民部长的。您刚才说了,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我们劳动力的总量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请问我们是怎么做到在就业工作当中保持总体稳定的?第二个问题,请问十九大报告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做了哪些新的要求?谢谢。

  尹蔚民:谢谢你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刚才我已经讲到这五年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都在1300万以上,城镇的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深化、劳动力总量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支撑。

  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有这么几点比较重要的因素。首先,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视察就业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最根本性的因素。

  第二,得益于我们国家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虽然我们现在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是一个中高的速度,这样就为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就业的前提还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再加上我们国家这几年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样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显着增强。在“十二五”期间,GDP每增长一个点,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大约是在150万人左右。进入“十三五”之后,GDP每增长一个点,大约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180万人左右。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要高于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第三,得益于改革释放的红利。这五年,政府一直在推进简政放权与“放管服”相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社会和市场的活力,持续降低就业创业的门槛。所以,商事制度改革之后,现在大约每天新增企业达到1.6万户,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所以对就业产生了很大的聚集效应和拉动能力。

  第四,积极就业政策效应的发挥。我们国家一直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这些政策,政策的含金量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就业方面,还是在创业方面,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国家现在每年财政对就业的专项投入基本上达到近千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就有400多亿元,应该说投入还是非常大的,支持的力度也非常大。

  最后一点,也是得益于广大劳动者的积极参与。没有劳动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就业的状况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局面,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实行市场化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就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个要求还是非常高的,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重大措施。我们着重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要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还是要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第二,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劳动者就业的能力和转换岗位的能力。因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业是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在未来的三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城镇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仍然超过1500万人,总量压力很大。这1500万人大多是青年学生。高校毕业生从明年开始要突破800万人,而且在800万人以上的高位上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另外还有500万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和技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每年需要就业的总量压力很大。

  另外一方面,结构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青年学生就业比较难,因为他们要求比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招工难,就是一线的普工招工难,因为这个岗位是苦累脏险的岗位,招工比较难。为了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岗位匹配的能力。

  第三,要继续坚持创业带动就业。这些年,就业形势为什么能够比较稳定,就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海归人员中不少人都在创业。创业对就业有一种倍增的效应,所以我们要支持。在创业方面,包括贷款、融资、场地各个方面都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第四,要维护劳动者权益,特别是平等的就业制度。正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要破除社会性流动的障碍,让人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起点公平。所以在就业方面,非常需要注意和坚持这一条。

  最后一点,我们还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互联网服务,能够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够在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虽然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来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这个问题提给陈部长。我们都知道,过去五年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飞速的。从微观来看,可能我周围的同学很多人到了婚育年龄,很多人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开始为怎么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着急,可能这样的焦虑可能维持到他的全学段,甚至到高等教育。宏观来看,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中国教育在全世界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您怎么看这样的定位?另外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的孩子能够上好学,教育部在未来有怎样的努力?谢谢。

  陈宝生:谢谢,你一下子抓住了我目前的兴奋点,感谢你。正如你刚才讲的,这五年中国教育确实上了一个大台阶,三句话,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系统性的提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意味着什么呢?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教育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个子大了,现在我们每年有2.6亿多学生,了不起,个子大了。骨架壮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教育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地区布局,在公平方面有了进展,在质量方面有了提高。

  颜值高了,就是说我们人力资源培养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取得的教学成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排位靠前了,就是在国际上,中国教育整体进入中上行列水平。就学科来说,我们的一些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一些大学在世界排名中位次整体提升。去年媒体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突然之间整体排位往前提了,而且幅度还很大,这是我们多年教育发展积累的结果。

  就是说,这些年的发展就这么四句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了。过去人们是想上学,现在人们想上好学,这就是十九大中主要矛盾变化的表现形式。你刚才讲到的你周围的同事孩子上幼儿园,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这出现了所谓的“择校热”,还出现了低龄的“留学潮”。高中阶段的,希望新增劳动力能够更多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因为这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太重要了。高等教育希望上好学,上好学科,好专业,人们的需求发生了一个质量型的转型,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你刚才讲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十九大精神,总要求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总要求。政策的总基调,就是要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

  重点工作,一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报告里面总书记讲到的。二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我们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作用非常大。五是提高教师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六是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七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就是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总体构想就是这样一套东西,我只点一个题。这些东西落实了,我们给老百姓送出一串红包。

  第一个红包,到2020年,我们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毛入园率要达到85%,现在是77.4%,还有普惠性的幼儿园要占到幼儿园的80%以上,现在60%多。

  第二个红包,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均衡发展,标准化发展,一体化发展,着力化解“择校热”、“大班额”,到2020年,大班额必须完全消除。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这里特别是要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红包。

  第三个红包,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们正在打高中阶段普及攻坚战,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现在是42.7%。达到50%是什么概念呢?达到50%,就是说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了。

  第四个红包,送给老师们,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研究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们落实十九大精神,解决你刚才提的问题的想法。谢谢。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我们看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说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一句话,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应该说这句话跟台上的几位部长都有关系,也关系到我们民生的方方面面。各位部长看来,这几方面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我们看到十九大报告当中还提出了有多项新的目标,这些目标当中,有哪些目标是短期内可以变成现实的?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还有哪些民生红包是老百姓现在就可以期待的?

  陈宝生: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这两个问题很重要。至于你说的硬骨头,我这儿有三个硬骨头,第一个硬骨头,就是刚才我讲的,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这个是硬骨头,为什么?即使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不能根本解决。还有,放开二胎之后,每年新出生的孩子。第二个,您刚才讲的硬骨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也是个硬骨头,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有一些学生,是自愿失学,没兴趣,不学了。

  怎么样按照义务教育法解决这些问题,让他有兴趣学习,把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现在是93.4%,这是一个大的硬骨头。第三个,到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因为这是指挥棒。我们还要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就能带动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这是三个硬骨头。我就回答这些。

  李斌:我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下一步落实好这个战略,在病有所医方面要解决的硬骨头,主要还是 解决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之后,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那就是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新需求和我们目前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医疗资源最好 的还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怎么解决这个不平衡问题?我们下一步就要进一步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通过我们现在建立的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的新机制,来推动资源的下沉,来推动医疗服务优势资源对困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

  一方面,通过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包括对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像“组团式”援疆援藏,援助最贫困的那些县。我们现在通过远程医疗,通过“组团式”援助,已 经对所有834个贫困县都建立了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通过对当地免费培养医学人才,包括免费培养大学生,增加这些贫困地区医学人才队伍的数量,提高素质。通过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使这些人才在边远贫困落后的地方能够留下来,能够愿意为那里的人民群众做好医疗服务。

  在近期内,我们有哪些需要给人民群众的大礼包?我想,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民生的保障力度,扩大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范围。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现在覆盖面是4.3亿人,将继续扩 大这个范围,特别是要对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有些困难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点覆盖。要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计划,广泛推广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日间手术这样一些便民惠民措施。要进一步织牢织密基本医疗保障网,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双创”人员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问题。

  要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扩大集中救治的病种。现在我们集中救治了九种大病,下一步要扩大病种范围。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要采取集中攻坚,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提质增效,加大防病力度,使人民群众少得病。重点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特别是要补一些短板,比方说大家常常提到的儿科、妇产科、麻醉科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把这些短板尽快补上来。通过提升基层服务的能力,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谢谢。

  尹蔚民:我回答一下老有所养的问题。老有所养是所有老年人一个最大的期盼。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去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速度还在加快,而且持续的高峰时间比较长,所以大家都会很关注老有所养的问题。

  针对老有所养,从我们社会保障角度来看,我觉得有两个硬骨头,或者叫难点。第一个难题,怎么样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参加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我刚才已经讲到了,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超过了90%,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还有一个亿的人没有参加,这一个亿的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大国,怎么能够让这一亿人能够参加到养老保险当中?这一亿人主要是什么人呢?是三种人:第一种,是灵活就业人员。

  第二种,是新业态就业人员。我们现在新业态发展得非常蓬勃,比如互联网业、快递业等。第三种,中小企业人员,特别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从业人员。这三类人员现在还没有完全参加到养老保险的制度当中,也就是说,他们将来老了以后,可能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怎么能够让这三类人员参加进来?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制度建设初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1,五个参保人养一个退休人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现在的抚养比已经降到了2.8:1,即2.8个人养1个人。而且再往前走,我刚才讲了老龄化的趋势还非常明显,抚养比还会持续下降,这样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这个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遇到的两个最大的难题。

  有没有措施解决呢?有。我们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也就是说顶层设计已经有了,现在在分步实施。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十九大报告讲到的,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个全民参保计划能够登记到所有未参保人员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个计划,动员那些没有参保的人员参加到养老保险制度里面来。

  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解决基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措施就比较多,我简单说几条:第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明年就会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因为我们国家比较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老龄化的程度差异也非常大。

  比如黑龙江,这是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最困难的一个省份,它的抚养比是1.3:1;广东的抚养比最高,是9:1。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就运用了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大概当期结余都有4000多亿,累计结余是4万多亿,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落实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先走第一步。

  第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现在已经有8个省份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在投资运营,有4000多个亿,也就使现在积累的养老基金能够保值增值。

  第三,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社会保障基金这个蓄水池能够越来越大。这是近期我们在攻克第二个难题方面可能会采取的几项措施。长远的还有若干项措施,我们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这样能够使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使所有的老年人生活都有保障。谢谢。

  郭卫民

  不一定每个部长都回答了,可以结合其他提问来做讨论。

  凤凰卫视、凤凰网记者:这个问题想问给住建部王部长。从去年“930”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频出,到目前为止,整个全国楼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请问您怎么看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下一步针对房地产有哪些长效机制?谢谢。

  王蒙徽:这个问题刚才我简要介绍时已经说明了,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有关部门一起,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应该说,在抑制住房的投机、投资性方面,在引导住房合理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就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

  具体来说:第一,商品房销售增速有平稳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从23.7%回落到7.6%。

  第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到8月份,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11个月回落,二线城市连续9个月回落,三线城市的涨幅也回落了0.3个百分点。我们所关注的16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大部分下降,有个别城市持平,同比涨幅全面回落。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价格趋于稳定的走势。对于全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将保持目前平稳运行的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于房地产的长效机制问题,在19号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的时候我也谈了这个意见,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十九大报告里面勾勒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说了2049年要实现怎么样的中国。请各位部长设想一下,在你们各自目前负责的具体领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谢谢。

  陈宝生: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展望未来是一门艺术,当然它也能展现我们的信心和预期。就教育来说,到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国教育,有这么几个特征:第一,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第二,到那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各国将有意愿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学习交流中国发展经验的老师、学生来中国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到那个时候,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有更大的发言权。尽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第四,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能够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2049。至于我们国家当时的人民,都能够使自己的受教育权益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这就是2049我的想法。谢谢。

  王蒙徽:你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按照我个人的想法,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少我们要实现居住环境、居住条件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要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不光要住有所居,而且要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环境里,也就是要建成美丽中国。同时,还要使我们的居住设施设备能够更方便、更齐全,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获得感更强。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李斌主任,对老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改革的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请问国家近些年重点推进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给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谢谢。

  李斌:谢谢这位记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你提这个问题就是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改革。人民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疗卫生健康既是重大的民生,也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发展思想的政治责任。我们正是从这样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把公立医院的改革作为我们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环节,坚持聚焦难点,坚持问题导向。

  可以说通过深化改革,取得了五个持续的积极成效:一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医疗资源明显增加,到2016年底,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已经达到了1100多万人。十八大以来,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8人增长到2.3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由1.5人增长到2.5人,每千人床位数由3.6张增加到5.4张,为群众服务的基本条件更加充足了。

  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居民的就医可及性和方便程度提高了。像2016年,全国诊疗量达到了79亿人次,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人民群众得了病,都能够及时就医。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超过了55%,也改变了过去基层看病人少、门可罗雀的情况。

  强基层、补短板,医疗资源的配置均衡性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全国90%的公立医院都参加了医联体改革,有6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现在在北京,可以为居住在大草原上偏僻的农牧民进行远程医疗服务。多种途径增加儿科、产科、全科、康复科、护理人才的供给,基层和边远地区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切实加强。这些都为完成十九大提出的要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下了基础。

  二是群众的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基本医保的参保率一直在95%以上,报销比例也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全民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衔接,为群众构筑了多重医疗保障网。截至到今年9月份,全国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取消了以药养医,取消了药品加成。同时通过挤压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挤出“水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的价格,开展支付方式的改革,加大财政投入等多种措施,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比如,北京市今年四月初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以来,扣除CPI的影响,医药费用增长不到2%,累计为患者节约了医药费用44亿元,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患病也是群众返贫的重要原因,几年来,我们和其他部门一起,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思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措施到人,精准到病,目前也采取了分类救治的措施。同时,也推广地方建立补充保险,设立兜底保障线这样一些制度,不让健康问题成为群众奔小康的“拦路虎”。

  三是便民惠民措施持续推出。优化医疗服务的布局和流程,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看医的感受。所有三级医院都开展了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多三级医院已经开展了日间手术,86%的医院实行了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互认,这就使得群众在看病方面就不像过去那么难了。还有一些医院开展了诊间结算、智能药房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待的时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等新技术手段,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增加了基层的药品种类,慢性病患者可以开长处方,比方说开两个月的处方,就不用群众反复到医院去了,也引导常见病患者分流到基层看病,大医院人满为患的过去那种“战时状态”大大缓解了。

  四是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形成了医疗的质控网络,制定了1200多个临床路径,基本覆盖了常见病种,已经在近七千家医院全面实施。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用药率下降了近50%,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在显着提高。我们很多县医院已经能够开展像颅脑肿瘤切除等复杂的手术了。所以,县域的看病率、就诊率也在不断提高。

  五是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刚才我也讲到了,就不再重复了。

  我刚才说到的都是持续,用“持续”这两个字就说明,我们的改革仍然在路上,旧机制已经破除了,但是新机制的巩固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医疗服务改善了,但是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个矛盾还要进一步解决,还有一些短板,包括农村边远地区人才队伍方面,这些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所以改革还要持续深化,我们要以毫不懈怠、毫不放松、永不自满的精神和劲头,认真地贯彻落实好十九大对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增进群众的健康福祉、增进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我们深化改革的出发点、立足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放心、更舒心、更贴心。谢谢。

  郭卫民

  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一开始您介绍说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我们知道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改革的推进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将出台什么样的举措?

  陈宝生:谢谢您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在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想说三个概念,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是不一样的,有它的特殊规律。第一,教育改革和教育一样,它是慢变量。为什么是慢变量呢?就是一项改革启动之后,落地见效至少得经过三年,因为新的学生一入校至少得三年时间才能毕业。第二,教育改革每一项措施都是和人直接相关的,实际上是人的改革,这个非常重要。第三,教育改革综合性很强,涉及到方方面面,学校、社会、家庭、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关心这个,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所以我想跟你说,就顶层设计来说,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在管理体制上怎么管,你刚才讲了中办、国办文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已经出台了。分学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刚才介绍了,已经出台了。高中阶段选择性教育怎么改,围绕质量改,高中阶段发展攻坚战方案已经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根据义务教育法,围绕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提高质量,减轻学业负担,改变应试教育的改革措施,都已经出台了。学前教育改革方案也已经制定了。这些是顶层设计,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每个学段都有了总体设计,而且中央都批准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教育合作交流,中央也出台了文件,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容。这些措施目前都在实施中,这是一个概念,顶层设计。四梁八柱的改革措施都基本出台,我指的是这个。

  刚才讲到的,已经进入全面施工和内部装修阶段,这是两个概念,“全面施工”就是说现在出台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在实施,而且进展良好。“内部装修”就是说一些进展比较快的,处于龙头地位的,这样的改革措施已经开始“内部装修”了,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三年已经落地,现在我们着眼于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完善和解决。蹄疾步稳,把我们的教育改革向前推进,为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体制保障。谢谢。

  郭卫民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编辑:江西华图·刘老师)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Smohan

江西华图

江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jx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100000+ 粉丝
  • 200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网络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