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教师患癌被开除”打了谁的脸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58岁的刘宏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这两天,他整夜睁着眼,情不自禁地翻看女儿的手机。看到别人发给女儿的微信--《在兰州一所大学教英语的她,在患癌后就被开除了》,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涌。女儿刘伶利正是这条微信的主人公,可惜她永远看不到朋友发来的微信了。8月14号8点多,因为癌症并发心脏病,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32的她离开了人世。《中国青年报8月19日讯》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南方都市报肖俊:前日,令人关注的“开除患癌女教师”事件中那位民办高校院长辞职了,算是给了当事女教师家属一种安慰。然而,正如某个网友在微博上所说的,院长辞职了这事就算完了吗?她不还是学院的董事长吗?既然还是董事长,那她还是拥有对学院一切事物的话语权。网友的担心也是笔者所关心的,即作为民办高校的董事长,她依然是学院的最终领导者。辞职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她就此从学院的权力结构完全退出。如果看了央视上周六所做的一期报道,就知道这个学院并非只开除了这一个患癌女教师,他们先后开除了至少5位教师,理由都是身体原因。这也就是说,这个学院以往在人事管理上声誉并不好。民办高校发展迟缓,是不争的事实。其根源在于未能通过制度安排遏制民办高校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本能。一些投资者将投资高等教育当成一种投资渠道,意图通过出资办高校获得利益回报。他们的眼里不仅有源源不断的学费,还有土地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正因为存在这种利益最大化本能,必然考虑成本与收益,不仅无意愿高薪聘请名师,而且还会严控“师生比”,以尽量少的教师去教更多的学生。笔者查询博文学院的基本情况,目前学院学生约1.4万人,教师700多人。差不多20比1的师生比,远大于普通高校平均10比1的师生比,而国外顶尖大学的师生比大多为4比1。由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无法高薪聘请好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升,使民办高校陷入低端徘徊的泥潭。笔者认为,根本扭转民办高校低端化的病根,必须有新的制度安排。应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基础,进一步出台制度规定完善民办高校治理机制,破解“民办高校私家花园化”的难题,根除人格化特征。首先,完善董事会构成,董事会应由出资人、教师代表、地方名流、家长代表、政府官员代表共同构成,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权,杜绝出资人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学校的可能性。其次,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校长主要扮演会议召集人角色,学校事务由人事、财务、教学等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由各学院推选教师代表,限定学院、院系负责人在委员会中的比例,校长也不担任具体委员会负责人。如此,使教师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事务管理中,可以彻底将学校由“老板的私家花园”变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体。再次,校长的选聘也是民办高校能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校长的社会声望直接关涉名师引进和社会筹资能力。第四,允许财政弥补经费紧张,以国外的经验看,私立大学并不是全都有足够的筹资能力,相当多的私立大学依然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可适当修改,允许民办学校在筹资困难时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只是细节需要商讨。@东北新闻网王桂江:很多情况下,许多曾经的教育者享受不到这份神圣的职业所带来的尊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个人行为所导致。比如体罚、比如性侵、比如受贿等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件为职业生涯的提前结束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的特殊决定了教师要做群众的表率,要倡导社会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难以担当育人大任的教师,即使学问再高,也会是社会的蛀虫。对于他们而言,纵使不被千夫所指,也会自憾终生,何来职业尊严。教育者的尊严,除了来自社会,更多的是来自教育机构的认可。教育者与教育机构形成了相互依托的关系,教育机构提供舞台,教育者施展才华,培养人才回报社会,如此的良性循环,是教育存在的必要和理由之一。一纸聘书,是教育者与学校之间关系的纽带,这份纽带的两头是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既然有了这份协议,自当同甘共苦。刘伶利的遭遇,违背了这一原则,学校在得知对方病情的情况下单方面违约,违背了企业对于职工的义务,理当受到法律的追溯和道德的谴责。在不断强调员工对于企业的责任的同时,企业也不该忘了自己对于员工的义务,纵然这份解约看似合理,却毁了一个生命对职业尊严的最后一丝扞卫。@东方网陆敬平:大家知道,大学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竟然发生这样的事件,无论是有啥理由,都不应该这么做。当然,如果我们把女教师之死归结于学校的冷漠未免太过武断,毕竟在现时条件下,有些癌症一旦扩散或者是晚期患者,人类还无法攻克。女教师之死显然是属于这种。但是,学校的做法对女教师在世时所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推卸的事实。本来,年纪轻轻就身患癌症心情可想而知,再加之因此遭学校开除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病情加重是必然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给素不相识的弱势群体伸出援手,送去社会温暖和关爱。何况患者还是我们单位职工,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道义的角度来说,都应最大限度的给患者送去关爱而非大棒。特别是校领导的一句“别给我哭见多了”更让人冷到骨子里,人们不禁要问,这还有人性吗?别怪我张口骂人,要知道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广大网友的共同看法。从搜狐网刊登这一消息后10多个小时,就有4万名网友参与,发表评论7000多条,一边倒的都是对该校领导做法的质疑和骂声就足以证明。也许该校领导会感到委屈,或者认为以旷工为理由认为作出开除决定是对的。不错,按照劳动法要求,职工无故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单位可以对该职工予以除名处理。可是,女教师刘伶利并不是无故旷工啊,身患癌症必须要检查治疗,还怎么到学校上班?即使刘伶利有过错,采取的事后请假的方式,但这也不至于开除吧。学校这么做置劳动法于何地?又怎能服众?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职工身患癌症,学校出于道义起码应该去人探视和表示慰问一下,可结果却是一次都没去,怎不令刘伶利和所有教职员工寒心?这样的单位还何来凝聚力?为此,刘伶利在世时与家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对此兰州中院二审判决“交大博文学院以此为由开除刘伶利并解除与刘伶利的劳动关系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认定交大博文学院开除刘伶利决定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关系正确,本院予以确定。正像刘伶利的代理律师蔡翔看来,开除是一种纪律处罚,学校的行为是非法解除劳动关系,也就是恶意解雇。”这是一种逃避企业法定义务的行为,刘伶利的要求很低,就是医保别停,能够减少自己看病的经济负担,可是学校还是把她开除了。兰州中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认为解除刘伶利劳动合同违法。“刘伶利走了,是带着对工作和学生的眷恋以及对学校失望走的。也有有人会说,人死后一了百了。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对于这起案件学校理应执行法律的判决,尽可能以积极的态度抚慰刘伶利的家人,同时维护法律尊严,管理趋于人性化。这件事社会各界也应就此反思和警醒,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长江网:刘伶利很不幸,还没有享受到人世最美好的爱情,就让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同时她更为不幸的是,自己在患了不治之症后,其所在的工作单位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居然按学校的相关制度给开除了,此事件出现对其来讲打击是多么的大呢?自己患病了本应该得到校领导的关爱,可是却没有想到,关爱没有得到,等来的却是一纸被解聘的文书,校方在这一事件中的行为是如此任性,怎么不会让她心寒齿冷呢?怎么不会影响她病情的治疗呢?兰州交大博文学院的主要领导,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爱心,面对刘伶利的事件时怎么会如此冷漠呢?即使是学校有相关的制度,制度即使是多冷漠,但是每一个人的人心都是肉长的,都应该是火热的,可是为什么你们在面对这一事件时,却没有火热起来呢?难道说你们的人性比制度更冷漠吗?在这一事件中,让外界人看来,也只能这样解释了,如果不是这样,你们怎么会做出让普通百姓都不耻的事件来呢?并且这样做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即使是你们开除刘伶利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与校规相符,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的校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按《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合同,但前提是也要在解除合同提前一个月向劳动者书面通知。再者就是还有最关键的一条是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任何单位是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解除合同处理的,既然是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这兰州交大博文学院以自己的校规开除患病重的教师这法律观念呢?尤其是在经过执法部门一审二审的判决下,还不更正自己的错误,还要固执下去,难道该校领导在思想里真正是校规会大于法吗?今天这一事件被相关媒体曝光了,希望该校的领导干部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诚然刘伶利在该校教学时间不长,但是也不能成为该校要甩掉包袱的理由,如今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难道在她走后,该校真得不可以给她一个公正的说法吗?华图解析:刘伶利的悲剧,显然不能局限于”大学失德“这样的批评层面,也不仅是司法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问题。但对刘伶利之死,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应当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遭遇人生劫难时的权益保障究竟有多少、够不够,谁又该为此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得不说,对于女教师刘伶利来讲,不仅仅缺乏人文关怀,在她的死亡之路上,其实条条框框才是罪大恶极,太多的公司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只是依靠人性中最靠不住的那点道德观念来维持职场准则,显然是不够的,当然在一线城市,类似情况还少一些,越是不发达,越是落后的地区,这种状况越严重,其实有时候除了公司不地道,就连劳动者们其实也是很懵懂,所以结局总是一蹴而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说说那个所谓的劳动仲裁部门,也就是政府主管劳动法具体实施的部门。是这个表面上负责贯彻诠释劳动法的政府部门,一直在维护着资方利益,几乎每次都坚定的支持了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随意开除患病老师的决定。即使是法院判决了开除违法,它们仍然可以无动于衷的蔑视法院的判决。在此事件中,劳动仲裁几乎已经成了配合资方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工具,这或许才是患癌女教师被开除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我们更应该看到,一所自奉为”全国十大知名品牌独立本科院校“的高校,对患癌症的教师落井下石,煞是讽刺。个中显露的倨傲与冷血,无异于给自身形象挖坑。尤堪寻味的是,就在这两天,深圳港中大给未被录取考生发出2100封”未录取通知书“在网上饮誉一片。同是高校,”境界“判若天壤,这番对比留下的大学精神之问,也该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