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面试热点:切莫让“孝老假”成为“纸上福利”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近日,关于“公务员涨工资”在话题榜上久居高位。几天前,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调整方案必须尽快落实到位。6月底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调整。但有一点必须提前告知想要跳进体制内的“准公务员”们,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说了??“没有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的省份,不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本是“喜大普奔”的消息,变得让人“累觉不爱”,那么问题就来了,吃空饷的人该不该重罚?!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宿迁日报何勇海:从现实需求角度,我们自然欢迎“孝老假”出台。不过,从现实执行角度看,“孝老假”的前景却让人不容乐观。严格地说,“孝老假”是从“探亲假”中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相当于“子假”与“母假”的关系。“孝老假”的“母假”--“探亲假”虽然有着三十余年的“高龄”,却长期以来名存实亡,成为“僵尸”一般的“纸上福利”,许多人不仅没休过法定“探亲假”,一些人甚至不知道有“探亲假”的明确存在。“探亲假”尚且如此,细分出来的“孝老假”又会有多么光明的前景?“探亲假”之所以无法保障职工“常回家看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除了“不差钱”也“不差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更多的用人单位会认为,职工享受了这个假期,会降低生产量,影响生产效率,拉低企业效益,从而无视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不愿意批准员工享受这种“特殊假期”。在就业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职工也可能担心请了“探亲假”影响就业前途,影响既有福利的充分享受。再加上职工能不能享受“探亲假”,全由单位自行把握,如果单位不执行,劳动部门也很难追究,因为“探亲假”并没有要求强制执行。在如此境况下,北京略带“创新性”地提出“孝老假”,我们很难对它抱以乐观的态度。除非对探亲休假制度进行充分修订和完善,甚至是改革,保障涉及劳动者休假权、劳动权、生命健康权的制度设计具有强制性,而非协商性。具体到“孝老假”,宜将此假期制度予以细化,出台配套的监督和保障机制,解决谁来监督执行、用人单位不落实该怎么处罚等问题,使之更有操作性。甚至有必要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为这个假期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还应考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用人成本、生存压力,对“孝老假”落实得好的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唯有如此,它们才有动力保障“孝老假”不会沦为“空头支票”。如果做不到,先把“探亲假”执行到位了再说吧。@人民法治网张枫逸:北京首提员工可休“孝老假”,体现了弘扬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的政策导向,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在具体的实施中,“孝老假”恐怕还会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方面,我们目前并不缺乏员工可以回家尽孝的假期,包括探亲假、带薪休假等,再专门设立“孝老假”有功能重复之嫌,也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探亲假等法定福利都难以落实的情况下,一项只是停留在鼓励层面的“孝老假”,执行效果更要打上问号。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认真落实探亲休假制度确有必要。但要想“常回家看看”的政策善意照进现实,真正需要的不是另起炉灶搞什么“孝老假”,而是积极改革与时代不相符的“探亲假”,改变“不知道、不愿请、不敢休”的尴尬,让每个人都能放心地回家看看。应该看到,探亲假的规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出台的,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客观上造成劳动者远离家乡的现实后,在休假探亲方面给予职工相应的待遇。但现在市场经济实行多年,分配制度早已不复存在,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是1981年发布的,距今已有35年,早到了该修订完善的时候了。首先,取消条件限制。目前,探亲假的享受条件有诸多限制,比如享受主体不包含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劳动者必须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探望对象只限于自己父母,不包括岳父母、公婆。从尊老敬老的角度来看,做出这样的限制显然有失公平。孝敬老人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也是权利,不应有三六九等之分。不合理的限制条件应该予以取消,让所有用单位的广大劳动者都有回家尽孝的机会。其次,明确假期薪水。在现有规定中,只是笼统地提到了“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目前的工资结构有了很大差别,用人单位往往只是发给探亲职工基本工资,占大头的“绩效工资”则会被扣除,导致不少员工不敢请探亲假。对此,有必要参考带薪休假的相关规定,将探亲假期间薪水待遇明确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此外,出台鼓励措施。探亲假本身并不是由劳动关系衍生出来的,更多是基于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的考量,由此带来的用工成本,不应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现在不少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一个职工休假二三十天,企业生产经营势必捉襟见肘。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对于探亲假落实到位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当好员工孝老的坚强后盾。@新华网李洁琼:老龄化社会是否会成为国家的包袱?孝文化对当前我国养老还是否起作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叶小文近日表示,如果能够科学筹划,系统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老人,将成为社会的财富。在他看来,孝文化是一种贯穿中华民族历史、浸染于华夏儿女心灵深处的力量。“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应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照顾护理、精神慰藉三方面的需要,这是评价老年人在晚年生活是否真正幸福的重要标准。中国老人对于亲情的需求远胜于其他民族。制度化、社会化的养老保险措施能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周到的照顾护理或社会服务,但精神慰藉方面则必须由子女通过继承和实践中国孝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实现。“孝老假”无疑是践行孝文化、弥补养老保障制度不足之处的有益尝试。它让孝文化回归到养老本位,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子女有时间有条件给予老人更多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也是我国提倡孝文化、提高人文关怀、重视养老问题的有力表现。今年5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子女拒不回家看看或将影响当事人信用。有人质疑这样的规定不过是“镜花水月”。在北京提出“孝老假”后,网上对于“探亲假”的讨论非常多,有人点赞,有人唱衰。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做出的尝试,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嘉兴文明网孙懿德:“孝老假”对于有孝心的人是及时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则显示,“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破解这些老人的养老难,已经成为快速走向老龄化的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周崇喜为例,老人今年已经76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但一对儿女都已经各自成家立业,平时忙于工作只能偶尔回家看望他和老伴。对于北京拟推行的“孝老假”,周崇喜认为很是必要。作为父母,他们体谅儿女的工作压力,有个头疼脑热的,总是自己扛着,平时很少主动打电话叫孩子们回家,老人自然是希望将来能多些假期让孩子既不耽误上班,又能多陪陪自己。因此,“孝老假”对于有孝心的人,真是一项好政策,能为尽孝增开了一扇门,拓宽了一条途径。比“孝老假”更有价的是“孝老心”。大家都清楚,除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很多老人更希望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们的愿望不仅仅限于和儿女共同度过几天,其实能不能放一天假回来是次要的,有时候孩子们不回来,但是打电话来和老人聊聊天,他们就觉得很开心,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了。因而,当有些网友质疑“孝老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我们不如先在自己内心好好问问,平时,我们的孝心尽到了几分?要让制度成为孝心的辅助,才能真正催生出孝顺的自觉。那么,即使工作再忙,每天抽空给父母打个电话总不会不可以?少一点应酬逛街,多留点时间给父母,这也并不难,与其忧“孝老假”成“纸上福利”难落实?不如先从自己的良心处拷问,平时空的时候真正将孝尽到了几分?有了“孝老心”再有“孝老假”,才能将孝老有效落实。与其在孝老假的落实上争论不休,不如先在孝老心上扎扎实实地行动,那么,制度才会真正为尽孝增加动力,就如今年5月,河南省通过的本地新计生条例中就明确,独生子女的父母年满六十周岁后,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还有安徽省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子女照顾失能父母将享受带薪休假或政府补贴。如此种种,才能让尽孝有了制度保障而更加锦上添花。@华讯网谢香玲:前段时间的“生理假”话题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又有很多阻力。那么“孝老假”的实施很显然也不会一帆风顺。比如,“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试想,在现在这个“在岗在位、多劳多得”的形势下,岗位竞争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加班文化”愈演愈烈,请假就代表薪资受损,且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请假会不会耽误工作?会不会让领导不高兴,一不小心失去工作?所以,谁还会有心思提放假?再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孝老假”真正实施,但因为缺乏与之配套的政策作保障,很多企业也很难真正执行。有些企业即使会让员工带薪休探亲假,但员工的年终绩效还是会损失不少,所以不少人也不得不放弃休假的念头。其实,“生理假”也好,“孝老假”也好,都为人们所赞许,但也都实施困难。而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带薪休假”这个“大众福利”没有搞好。试想,如果人人休假带薪,也不用担心年终绩效受损,不用承受来自企业的压力,哪位女职员会拒绝“生理假”?谁又会舍弃孝顺父母的大好机会?所以,提出一条条的休假制度看起来是不错,但不能变成“纸上福利”,只有真正解决和落实好了“带薪休假”这样的“大众福利”,才能真正实施“孝老假”此类的“小众福利”;也只有真正把“孝老假”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企业职工表达一片“孝老心”。华图解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传统被赋予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在通过养老、人口等政策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然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仅有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拿现实情况来说,不少企业本来就已经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难题,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降成本”的努力,“孝老假”很有可能只会成为“纸上假期”。在这个意义上,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员工为长辈尽孝,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只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孝老假”才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