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以下公务员招考公告信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认识论详解,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公共基础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认识论详解,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人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 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 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共同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地把这一原则作为自己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反,
唯心主义则把认识看做是纯精神领域的活动,或宣称认识是对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观念的东西的领 悟,或断言认识是对主观体验、感觉、心灵活动的内省,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 的客观依据,陷人了主观随意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 成果持怀疑态度。其错误是在人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贬损人的理性,为信 仰主义保留和开辟地盘。所以,肯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 和不可知论。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 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 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
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 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仅仅 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 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离不开创造,反映过程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创造也离不开反映,是受反映对象的客观本性制约的。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 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实践是主体一客体结构中的一种 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 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 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 一起来。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 自然界本身。”
为了深人理解人对世界的反映活动是如何实现的,需要了解认识的结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 有同构性,表现为这两种活动在要素和运作方式上的相似性、一致性,两者的基本要素都是主体、客体以 及连接二者的中介一工具、手段等,都是主体运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表现为主体和客体按 一定方式实现的相互作用。实践活动是以主体实际改变客体、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认识活动是以主 体观念地改变、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包 括人类主体、社会主体、集团主体和个人主体四种形式。认识主体是由知、情、意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 直接担负认识功能的是主体的理性结构,即人的现实的认识结构。以情感和意志为主并包含信念、理 想、习惯和本能在内的各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起着导向、选择、激发和调 节作用。认识客体是指进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包括自然客体、社 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认识客体以自己的多种属性、结构、层次和关系制约着主体对它的认识, 既决定了主体对它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也决定了主体对它进行认识的“程序”和“规则”。认识中介是 以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为要素,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内的系统,它是人的认 识能力、认识水平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它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主要由物质性 认识工具、观念(知识〉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所组成。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 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 动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 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 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 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 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 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 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 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 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 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查看本文及相关附件:
相关推荐:江西公务员笔试课程 江西公务员报名人数查询 公务员网络课程 2024年江西省考时间安排及信息汇总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网_江西华图:https://jx.huatu.com/gwy/
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