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微信客服| 砖题库 直播 导师 华图小店 华图天猫| 微博 微信 电话 在线客服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江西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 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高效备考之外在形式

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高效备考之外在形式

2014-06-10 14:26 公务员考试 //jx.huatu.com/gwy/ 作者:东燕 来源:华图教育研究中心

【导读】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高效备考之外在形式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研究中心招聘信息: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高效备考之外在形式,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招聘公告: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备考:高效备考之外在形式
公告来源:江西公务员招聘网
招聘人数:人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公告汇总:点击查看

  众所周知,面试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考生能力,一方面是外在的形式,另一方面就是内在的内容。很多考生只关注了要在内容上提高自己,而忽略了外在形式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抽签靠后的考生,外在的形式影响会更大。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在外在形式上取得考官的青睐,拿到高分。

  让考官一眼看去,稳重、大方、自信、彬彬有礼,这就是考生外在的表现。要想在外在的表现方面赢得考官的认可,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会一个“礼”字诀,展现修养。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重礼仪、重形象、有教养是每一个人行为处事的前提。“礼多人不怪”,因此,在面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礼貌和礼仪,把对考官的尊重和自身的气质修养展现出来。考生要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从着装、言谈、举止等细节之处入手,有意识地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转笔、看天花板看地板、走路摇晃、眼神游离、手脚颤抖等,让自己做一个有气质、有修养的考生。

  第二,学会一个“自”字诀,呈现自信。“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面对考官的“刁难”,自信与淡定是面试高分的关键。但是很多考生缺乏自信,由于在面试的考场上过分紧张,正常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导致在面试的舞台无法充分展现自己。要想做到自信,考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对面试的题型、面试流程、答题时间分配等多个方面加以熟悉,做到让自己心中有数;另一个方面就是考前多次模考演练,争取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快速适应考场环境,减少心理的不确定感导致的紧张,争取在面试的过程中表现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第三,确保语言之“精”。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在面试的始终,是考生展现个人语言魅力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要做到三“精”。一要精准。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能够准备的找到题目关键和答题的切入点,并且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家的一些战略方针,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等政策性语言,不要随意改变,表达要准确;二要精炼。语言的简洁精炼是面试的测评要素,因此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而非啰嗦过长的句子赘述,更要避免一句话、一层意思不断重复;三要精美。语言的表达犹如青花瓷,让人感觉美观、震撼。只有考生的语言触动考官神经才能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面试之前要有意识的背诵一些名言警句、诗词、名人故事,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第四,确保语调之“美”。《伦敦时报》曾做过一项调查,演讲的效果38%取决于一个人的语调、语速,因此考生在面试中也要把握好语速和语调。语速不宜过快,否则如放鞭炮,让人心里不舒服;不宜过慢,否则让人感觉语言表达不太连贯,因此语速尽量适中。语调不宜过平,语调犹如人的心电图,当成为一条直线的时候,代表着人没了生气,因此不可让语言变成一潭死水,而是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展现语言之活力。考前考生可以对着多名观众练习,这些观众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试着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表达,找到比较满意的节奏和速度。

  综上所述,考生如果对外在形式提高重视度并且在细节做到很好,是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面试成绩的。

  华图教育 东燕 2014年5月11日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Smohan

江西华图

江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jx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100000+ 粉丝
  • 200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网络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