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微信客服| 砖题库 直播 导师 华图小店 华图天猫| 微博 微信 电话 在线客服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江西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 公务员面试热点: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稳中略降

公务员面试热点: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稳中略降

2017-06-06 13:37 公务员考试 //jx.huatu.com/gwy/ 作者:江西华图·鄢老师 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公务员面试热点: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稳中略降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招聘信息:公务员面试热点: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稳中略降,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公务员面试热点,面试热点,高考报名人数,公务员面试,高考,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招聘公告:公务员面试热点:近年高考报名人数稳中略降
公告来源:江西公务员招聘网
招聘人数:人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公告汇总:点击查看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和考试机会”“推动高校招生、育人模式改进”“实行大类招生成趋势”……6月5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如此评价新一轮高考改革。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同时新高考改革也已正式启动,高考改革成为本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试点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分析总结出了诸多新特点。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据了解,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进入正式的新高考考试录取阶段。截至目前,除新疆外,全国内地其余30个省份已先后出台了高考改革实施时间表。浙江、上海两地从2014年新高一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北京、天津、山东、江西、海南五地将从2017年新高一开始实施。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新的高考模式首先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和考试机会。

  研究人员指出,新的高考方案实行的是“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3门选考科目。

  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这样的选择组合多达35种,而以前只有文/理科综合两种选择。

  与此同时,外语和选考科目均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1次作为高考成绩,缓解了考生的考试焦虑。“这些都充分尊重考生的多元兴趣,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一位研究人员说。

  新高考方案不仅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也扩大了高校选拔人才的自主权。为高校招生、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推动了高校招生、育人模式的改进。

  “在这种改革模式下,实行大类招生也将成为趋势。”一位研究人员说。3月31日,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召开了大类培养领导小组会议,并对外宣布,从2017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

  如今,按大类、宽口径招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可,包括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

  研究人员指出,新高考是以专业为核心的录取制度,它强化了专业的地位,迫使高校不得不回归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的扩张。

  新高考下录取模式的改变,导致每个高校必然形成多个录取分数线,部分“985”“211”高校将面临部分专业学科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这时就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弃部分自己不占优势的学科专业,与双一流形成合围之势,对高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与特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位研究人员说。

  新高考还带动了录取方式的变化。浙江高考录取将选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以专业为主的录取方式,从另外一个维度推动高校必须重视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进行战略性调整,甚至收缩,不能什么专业都办,否则将被考生与家长抛弃。这与双一流中突出学科特点的引导效应完全一致,形成了夹击之势,为高校转向质量与特色的发展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了解,不久前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对外宣布,决定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2017年的招生。

  与往年相同,《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也在继续关注高考生源的变化。

  报告指出,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将进入一个稳中略降的态势。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40万人,仅比2015下降两万人,基本趋稳。从人口统计看,在二孩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新生人口1865万人,长达10余年的适龄人口低峰基本结束,开始恢复增长。 考虑到最近10余年小学入学新生持续徘徊在1700万名左右的状况,“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变动,高考报名人数还将继续长期保持这一态势,稳中略降,变化不大。”一位研究人员说。

  在高考招生总量保持平稳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则继续提高,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升学矛盾进一步缓解,为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都提供了积极的外部环境。

  研究人员指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17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372万人,同比增加近万人,继续保持了一定增长态势,但增长总量不大。

  从“985”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人数可以看出,部分“985”高校本科招生计划人数也有小幅回升,以最大可能在各地保证录取人数不降低。

  2017年的高考招生计划更强调以加法解决公平问题,也就是以增量解决公平问题。教育部相关领导曾经明确表示:招生计划安排将继续促进公平,维护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实现“五个确保”,其中4个都是确保各种录取比例与计划不降低: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确保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确保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招生总规模和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0%,快速逼近50%普及化的指标线。在高等教育逐渐逼近普及化之时,“高等教育由卖方转入买方时代。” 一位研究人员说,部分高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各地普遍出现招生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专科学校最为突出。但同时,山东部分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线超越二本线,逆势增长,给众多高校一个启示:在高校的竞争中,质量第一,特色第一。(本报北京6月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相关内容:

  光明日报:面对高考,坚信天道酬勤

  又到一年高考季。近日有媒体报道,高考期间各大商家针对考生和考生家长推出了“全套服务”:为考生看风水、做法事,出售高考专用内衣、鞋子和带有祈福标语的高考文具,范围覆盖考生的“衣食住购游”等各方面,甚至催生了所谓的“高考经济产业链”。

  莘莘学子即将奔赴考场,倾尽所学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方向。在这知识改变命运的关口,一切或是真实或是虚幻的力量都成为人们竞相膜拜的对象。

  信仰是一种文化,我国自古就有祈求高中的愿望与仪式,人们除了寒窗苦读之外,也会在临考前做一些相应的仪式来表达期望与福愿。

  在古代,风水本来表达的是人们较为朴素的建筑理论和基本的环境观念,但到后来逐渐与家国命运、仕途经济等融合到了一起,成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江湖术数。人们常常认为无论是祖坟还是家宅,只要风水好,科举必中,所以临考前总要规划一番。自古江南出状元,人也皆谓“风水好”。据相关统计,唐代以来科举制度下共产生了400多位状元,其中江浙地区占了四分之一,但大部分出在宋代以后。古人认为,这是“风水轮流转”。但事实上,唐代以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江浙地区经济富庶以后对于教育投入较大,也逐渐形成了耕读传家的社会风气,自然成为人才辈出之地。

  古时也有考神,帮助人们排解临考前的心理压力。文昌帝君、魁星都是公认的可以保佑考试顺利的吉神,还有圣人孔子由于其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也成为文人学士顶礼膜拜的对象。每逢科举开考之前,各地的文昌阁、魁星楼和孔庙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不为把酒吟诗、不为高谈阔论,奉上一炷香、许上一个愿,既求功名利禄步步青云,亦表为国效劳耿耿忠心。然而,自古以来燃起的香火没入云间,真正得偿所愿的还是寥寥无几。

  此外,消费是一种满足需要的方式,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表达着不同层面的追求与欲望。人们用于高考专门产品的消费,表达了对结果的渴望与期待,这是商家得以实施经济产业链的主要原因。但是,就像中秋节的天价月饼一样,高考产品本身的价值与其转化而成的货币表现,很少能够真正对应起来,其中的差额更多表达的是心理需要的满足,即人们常常说的“花钱买个心安”。

  请人看风水也好,烧香拜神明也罢,还有购买各式各样的“护具”,其实都是想要在自身知识与能力之外,对即将到来的具有决定人生走向的事件投注更多的砝码。只是,这些砝码的真实效用其实不一定经得起实践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往往来自于考生父母而非考生本人,这就使得砝码很容易成为枷锁,给考生本人施加更大的压力。

  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上几乎都要面临一些决定今后命运的考验,这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添加砝码无可厚非,如果因为一次巧合将命运完全托付于虚幻之物,终难成大器。如果相信天道,也请坚信天道酬勤。(郑艳)

  延伸:

  高考40年,依然“知识改变命运”

  又到高考季,全国数百万考生都在有序备考。

  而在40年前,1977年9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2月,得知消息不久、没有复习几天的考生便兴奋又忙乱地走进考场。

  尽管一切都显得那么匆忙,甚至不乏简陋,然而,那一年,注定成为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的重大转折,也是众多受益学子心目中的“创世纪”。

  这些年来,很多亲历者都在细细地描述,自己获悉恢复高考后那种石破天惊的感觉。不管是后来成就大业的知名人士,还是一直默默无闻从事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他们都由衷地感念伟大的时代。改变,从高考坚冰的消融开始;改变,从一个个生命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

  知识改变命运。当一个个青年从天南地北的农田里伸直了腰,依稀看到远方模糊的壮阔景象时;当一个个青年重新聚集在不无破败的校园,饥渴地汲取着知识时;当这个国家能够给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张安稳的书桌时,人们知道,从那一刻起,生活开始不一样了。

  这个“不一样”,首先体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公平上。不必钻营寻求“推荐”,不必偷偷摸摸读书,高等教育成了底层民众、有志青年实现社会流动的宽阔大道。经由这条道路,每一个青年都可以改变人生的航向,走向远方的未知世界,实现自我的拔擢与超越。

  “不一样”还体现在社会活力被激发、被释放。有人在评论中国留学生先驱容闳时谈道,“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速使自己新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而恢复高考,唯才是举,恰如一声春雷,带来春天般的希望。而正是因为汇聚了千百万被堰塞、被抑制的人的合力,才会有后来波澜壮阔的大开放、大发展。

  这个“不一样”,还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何看待知识和知识分子上。或许从那时开始,“知识的春天”才真正开启。人们欣喜地发现,知识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而有知识的人,愿意学知识的人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知识,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同样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个人的奋斗,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奋进,通过知识有了更加具体而清晰的关联。

  到如今,高考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年,在选拔了数不清的国之栋梁的同时,高考也面临着改变。公众曾担忧的教育公平、区域不平衡、学生负担重、招生腐败、就业难等诸多问题,亟待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加以破解。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公平选才的手段,高考的意义与价值仍毋庸置疑,“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旋律,不会也不应该有任何变化。

  今年的高考马上又要启帷。千千万万莘莘学子又将走进考场。与40年前一样,这不仅仅意味着考生个人与家庭的命运转折,也在为一个国家的未来进行人才的奠基。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编辑:江西华图·刘老师)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Smohan

江西华图

江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jx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100000+ 粉丝
  • 200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网络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