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微信客服| 砖题库 直播 导师 华图小店 华图天猫| 微博 微信 电话 在线客服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江西人事考试网 > 江西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2)

2013-07-09 16:15 公务员考试 //jx.huatu.com/gwy/ 作者:江西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马克 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 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 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招聘信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2),报名时间:,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公共基础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招聘公告: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2)
公告来源:江西公务员招聘网
招聘人数:人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西华图咨询电话:0791-86627628
公告汇总:点击查看

 

  3)方法论意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 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 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辩证关系。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为自己开 辟道路。偶然性体现并受必然性的制约,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方法论意义。反对三种观点:①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②只承认偶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 定论;③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但把偶然性和必然性割裂起来,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我们要重视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科学的任务就是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重视“机遇”,但要 知道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3、原因和结果

  (1)含义。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或现象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哲学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 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或被引起的关系,就是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往往是有时间顺序,前因后果是因果关系的一个特点。但有时间顺序的不一定是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特征是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所以判断两个现象之 间有无因果关系,不是看它们有无时间的顺序性,而要看它们之间是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 之后,并不一定是因此之果。”

  (2)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在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③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3)方法论意义。注意防止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宿命论不注意人的主观能动性,持一种机械的因 果论、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认为上帝是世界的第一原因和最终目的。

  辩证的因果关系认为事物的终极原因是物质世界本身,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给科学预测提供了基础,使人们的活动更具有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4)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一事物和 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②外 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③外因必须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

  4、可能性和现实性

  (1)含义。现实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它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客观事实、现象 的综合。可能指现实事物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辩证关系。①可能与现实相互区别;②可能与现实紧密相连;③可能与现实相互转化。

  区分:不可能和可能、抽象的可能和现实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

  (3)方法论意义。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好的可能,把坏的可能转化为好的可 能,同时又要防止坏的可能向现实的转化,并做好应对这种局面的充分准备。

  5、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与度。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 模、程度、速度以及它们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标志事物质 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指出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 量界限。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

  (2)量变、质变及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为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 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防 止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社会发展为量变的重要形式,社会改革为部分质变,社会革命为质变。

  6、否定之否定规律

  (1)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因素,是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别物的因素或方面。 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因素或方面。

  (2)辩证关系。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3)方法论意义。树立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 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既克服又保留。

  7.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包括:①相互依存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②相互贯通性,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即共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即个性,指具体事 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结,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 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氕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Smohan

江西华图

江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jx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100000+ 粉丝
  • 200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网络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