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微信客服| 题库 直播 导师 华图小店 华图天猫| 微博 微信 电话 在线客服

您当前位置:江西人事考试信息 > 江西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 南昌海关面试试题一:中国过劳死超过日本你怎么看

南昌海关面试试题一:中国过劳死超过日本你怎么看

2014-01-09 13:01 公务员考试 //jx.huatu.com/gwy/ 作者:江西华图 来源:江西华图

职位查询
专属客服答疑
关注公众号

  【导读】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提供以下公务员招考公告信息:南昌海关面试试题一:中国过劳死超过日本你怎么看,请考生多加关注。更多关于2014年国考,面试辅导,专岗专训,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内容,请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频道/江西人事考试网)! 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

  【考查要素】综合分析社会类问题

  【思路点拨】综合分析题中我们要全面看待问题。面对“过劳死”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要全面的分析出中国“过劳死”日益增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分析出应对“过劳死”的对策。通过主体分析法,找到个人、用人单位、医院、媒体、政府等主体层层深入。

  【参考解析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劳死”已经超过日本,这已经给我的社会敲响了警钟。我认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客观上说,一是有些职工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高寒、高温、高湿的工作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二,面临生活的压力,人们的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加点等,透支了他们的身体。特别是一些白领,个人也没有去锻炼身体的观念,也周边锻炼身体的场所较少,这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缺少保健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出现轻微不适或小病症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少运动、抽烟、喝酒、熬夜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无度、暴饮暴食,因工作需要陪吃陪喝,不能自制,损害了自身健康。

  第三,由于医疗条件差,一些工地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较多,不能及时就医成为威胁他们生命的 “杀手锏”。“过劳死”没有针对性的药剂和治疗方法,导致发现过劳时没有得到良好的诊治。

  第四,对于威胁民众健康的“过劳”威胁,媒体没有深度报道,没有让民众了解“过劳”的危害及预防方法。如果媒体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健康生活五十年”的氛围,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会减少许多。

  悲剧已经让我认识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民众自身应该全面认识“过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最好能按生物钟休息,强化三餐营养,学会主动休息,保持舒畅心情等。

  第二,用人单位应该注重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特别是一些高强度的单位,适时给员工休整,并阶段性统一检查身体。对于已经出现过劳的员工,要给予医治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第三,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保证民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的形式,限制用人单位让员工过度工作,对于造成“过劳死”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

  第四,社会的其他的机构,如医院应该加大宣传 “过劳”的危害,提供预防“过劳”的方法,加紧研制治疗“过劳”的医疗方案。媒体应该曝光一些让员工过度工作的用人单位,宣传预防“过劳”的生活小技巧,让民众全面认识“过劳死”的情况。

  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过劳死”的情况必将会有所下降并逐渐消失,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快乐并健康着。

  【高分点睛

  能够对“过劳死”原因分析到位,如有劳动者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企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并能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如企业应人性化,注重关爱员工。

  查看本文及相关附件:

  相关推荐:江西公务员笔试课程 江西公务员报名人数查询 公务员网络课程 2024年江西省考时间安排及信息汇总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招聘考试网_江西华图:https://jx.huatu.com/gwy/

  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编辑:江西华图·刘老师)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Smohan

江西华图

江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jx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100000+ 粉丝
  • 200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网络课程
蜀ICP备2023044056号-2 川公网安备51018002000144号